高县中医医院
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预防办法
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作用,保障人民群众健康,参照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(试行第五版)方案》,结合我县地理气候特点,推荐中医药预防办法如下:
一、一般预防
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坚持“未病先防”的原则,方法如下:1.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”。应注意适时增减衣物。尽量减少到人员密集场所逗留时间;出门戴口罩;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,勤更衣。2.“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”,。要做到心神安宁,情志舒畅,避免焦虑紧张。3、“正气内存,邪不可干”4.“食饮有节”,饮食清淡、规律,多喝水,膳食平衡,避免暴饮暴食、酗酒。4.“起居有常”。顺应自然界的变化,作息要有规律,适当锻炼身体。
二、中药基本预防处方
1.药物组成:、连翘15g、金银花15g、竹叶15g、薄荷15g、荆芥15g、桔梗15g、炒苍术9g、藿香15g、贯众15g、板蓝根15g、生甘草3g。
2.功效:清热解毒、解表化湿
3.适用人群:身体健康的成年人。健康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减量服用。
4.煎煮方法:上述饮片清水浸泡30分钟,大火烧开煎煮5分钟,同法再煎一遍,两次煎出药汁兑一起混合均匀,共约300毫升(为方便服用,也可采用中药免煎颗粒或医院制剂颗粒)。
5.服用方法:每日一剂,早晚餐后1小时分服,每月连服5-7剂,直到疫情结束。
6.注意事项:一是上述处方根据高县地区气候地理环境制定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二是特殊人群(孕妇、体弱儿童、老年人等)、有基础疾病者(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呼吸道疾病等)须到正规医疗机构咨询指导。三是服用期间有不适者,应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。四是过敏体质者慎用,对上述药物过敏者禁用。五是若多人(单位、社区、村居等)预防服用,则可将药物剂量按照人员数量分别加倍,委托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加工分服。六是根据疫情变化或防控形势需要将作进一步调整。
三、其他中医预防方法
也可采用中药外用(足浴、药浴、佩戴中药香囊等)或一些非药物中医保健方法,如八段锦、五禽戏及艾灸、针刺、拔罐、按摩等增强体质的办法。
艾灸预防:
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,防患于未然,从现在开始,每天给自己艾灸一次。艾灸对预防肺炎有很好的效果。这个灸疗方案的中心思想是通过补脾胃来润肺,肺不能直直补,脾是肺之母,应通过补脾来润肺。同时,这个方案还通过补阳气来提高身体免疫力。
取穴:大椎、肺俞、膏肓、足三里。
大椎穴位于:人体颈部下端,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。
肺俞穴位于:第三胸椎和肩胛骨之间。
膏肓穴位于:人体的背部,当第四胸椎棘突下,左右四指宽处(或左右旁开三寸),肩胛骨内侧。
足三里穴位于:外膝眼下四横指,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。
香囊处方:藿香10g 肉桂5g 山奈10g 苍术10g
使用方法:共研细末,装于布袋中,挂于室内,或随身佩戴,具有芳香辟秽解毒之功效,以预防疾病。
四、治疗方案
(一)一般治疗
1.卧床休息,加强支持治疗,保证充分热量;注意水、电解质平衡,维持内环境稳定;密切监测生命体征、指氧饱和度等。
2.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、尿常规、CRP、生化指标(肝酶、心肌酶、肾功能等)、凝血功能,动脉血气分析,有条件者,可行细胞因子检测,复查胸部影像学。
3.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,包括鼻导管、面罩给氧和经鼻高流量氧疗。
4.抗病毒治疗: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。可试用α-干扰素雾化吸入(成人每次500万U或相当剂量,加入灭菌注射用水2ml,每日2次)、洛匹那韦/利托那韦(200 mg/50 mg,每粒)每次2粒,每日2次,或可加用利巴韦林静脉注射(成人每次500mg,每日2次)。要注意洛匹那韦/利托那韦相关腹泻、恶心、呕吐、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,同时要注意和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。
5.抗菌药物治疗: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,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。
(二)重症、危重症病例的治疗
1.治疗原则: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,积极防治并发症,治疗基础疾病,预防继发感染,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。
2.呼吸支持:
(1)氧疗:重型患者应接受鼻导管或面罩吸氧,并及时评估呼吸窘迫和(或)低氧血症是否缓解。
(2)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:当患者接受标准氧疗后呼吸窘迫和(或)低氧血症无法缓解时,可考虑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通气。然而,此类患者使用无创通气治疗的失败率很高,应进行密切监测。若短时间(1-2小时)内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,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。
(3)有创机械通气: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,即小潮气量(4-8ml/kg理想体重)和低吸气压力(平台压<30cmH2O)进行机械通气,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。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应使用镇静镇痛药物。当患者使用镇静药物后仍存在人机不同步,从而无法控制潮气量,或出现顽固性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时,应及时使用肌松药物。当病情稳定后,应尽快减量并停用肌松药物。
(4)挽救治疗:对于严重ARDS患者,建议进行肺复张。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下,每天应进行12小时以上的俯卧位通气。俯卧位通气效果不佳者,如条件允许,应尽快考虑体外膜肺氧合(ECMO)
3.循环支持: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,改善微循环,使用血管活性药物,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。
4.其他治疗:可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、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,酌情短期内(3~5日)使用糖皮质激素,建议剂量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1~2mg/kg/日,应当注意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由于免疫抑制作用,会延缓对冠状病毒的清除;可静脉给予血必净100ml/次,每日2次治疗;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,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,预防继发细菌感染;有条件情况下,对有高炎症反应的危重患者,可以考虑使用体外血液净化技术;有条件时可采用恢复期血浆治疗。
(三)中医药分级防控
1.急性期
(1)风热夹湿证
症状:发热,不恶寒,口渴,不欲饮,咽干咽痛,干咳少痰,口淡无味,不思饮食,胸闷,胱腹痞满,或呕恶,倦怠乏力,大便质稀软不爽,舌质淡红,苔白腻,脉濡数。
治法:辛凉解表,芳香化湿
处方:银翘散、着朴夏苓汤合方加减
银花30g连翘30g荆芥15g牛莠子15g薄荷15g桔梗30g杏仁15g广藿香15g;厚朴15g茯苓30g法半夏15g豆蔻15g薏苡仁30g白扁豆 30g焦山楂 30g 建曲15g芦根30g
煎服方法: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,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,连续熬3次,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。每次150m1,每4小时一次,一日一剂。
(2)风寒夹湿证
症状:发热,微恶寒,头身疼痛,干咳无痰,口淡无味,不思饮食,胸闷,脱腹痞满,倦怠乏力,大便质稀软不爽,舌淡,苔白腻,脉濡。
治法:辛温解表,芳香化浊
处方:荆防败毒散、藿朴夏苓汤合方加减
荆芥15g防风15g川萼15g白芷15g薄荷15g桔梗30g广藿香15g紫苏叶15厚朴15g炒白术30g法半夏15g建曲15g薏苡仁30g 茯苓30g豆蔻15g杏仁15g焦山楂30g白扁豆 30g芦根30g
煎服方法: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,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,连续熬3次,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,每次150m1,每4小时一次,一日一剂。
(3)湿邪郁肺证
临床表现:低热或未发热,干咳,少痰,咽干咽痛,倦怠乏力,胸闷,脱痞,或呕恶,便澹。舌质淡或淡红,苔白或白腻,脉濡。
治法:化湿解毒,宣肺透邪
处方:麻杏苡甘汤、升降散、达原饮。
蜜麻黄10g杏仁 15g薏苡仁15g草果10-20g槟榔10-15g .蝉蜕5-10g 连翘10-30g苍术10-15g桔梗20-30g .黄芩15g牛蒡子15g甘草 5-10g
煎服方法: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,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,连续熬3次,将了次所熬药液混匀,每次150ml,每4小时一次,一日一剂。
(4)湿热蕴肺证
临床表现:发热渴不喜饮, 胸闷倦怠,头身困重,痰不易咯出,口淡无味,不欲饮食,大便不爽,舌红,苔白黄膩或黄膩,脉濡数。
治法:清热宣肺、芳香化湿
处方:清气化痰汤和藿朴夏苓汤加减
陈皮10-15g杏仁 10-15g黄芩 10-15g瓜篓皮10-15g茯苓15-30g藿香15g厚朴10-20g青蒿20-30g芦根20-30g金银花 15-30g太子参30g生甘草 5-10g
煎服方法: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,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,连续熬3次,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,每次150ml,每4小时一次,一日一剂。
(5)邪热壅肺证
临床表现:发热,口渴,不欲饮,胸闷、咽干少痰,纳差,大便不畅或便澹。舌边尖红,苔黄,脉浮数。
治法:清热解毒,宣肺透邪
处方:麻杏石甘汤、银翘散。
蜜麻黄10g杏仁 10-15g石膏 20-30g桑白皮15g金银花20-30g连翘20-30g黄苓 15g浙贝母15g生甘草5-10g
煎服方法: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,大火煮佛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,连续熬3次,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,每次150ml,每4小时一次,一日一剂。
(6)邪毒闭肺证
临床表现:高热不退,咳嗽痰少,或有黄痰,胸闷气促,腹胀便秘。舌质红,苔黄腻或黄燥,脉滑数。
治法:宣肺解毒,通腑泻热。
处方:宣白承气汤、黄连解毒汤、解毒活血汤。
杏仁15g生石膏20-30g瓜篓皮 15g大黄5g蜜麻黄10g黄连15g桃仁10g赤芍15g生甘草5-10g
煎服方法: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,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5分钟,连续熬3次,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,每次150ml,每4小时一次,一日一剂。
(7)内闭外脱证
临床表现:神昏,烦躁,胸腹灼热,手足逆冷,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。舌质紫绛,苔黄褐或燥,脉浮大无根。
治法:开闭固脱,解毒救逆。
处方:四逆加人参汤、安官牛黄丸、紫雪散。
生晒参20-30g,炙附片(先煎去麻) 30-60g,山茱萸15-20g,
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。阳气暴脱者可加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。
煎服方法:炙附片先煎1小时至不麻口,加生晒参、山茱萸继续煎煮30分钟,共煎煮3次,每次100m1,每3小时一次,一日一剂。
2.恢复期
余邪未尽、气阴两虚证
临床表现:心烦口渴,少气懒言,痰少,或干呕咳逆, 或鼻咽干燥,口淡食少,舌红少苔,脉细或细数。
治法:益气养阴、健脾除湿
处方:竹叶石膏汤合四君子汤加减
竹叶15g石膏15-20g太子参20-30g麦冬10-15g半夏10g白术15-20g茯苓15-20g炙甘草5-10g
煎服方法: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后,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20分钟,连续熬3次,将3次所熬药液混匀,每次150ml,每4小时一次,一日一剂。
五、如何有效预防
建议戴口罩,勤洗手,多通风,少去人多的地方。
(一)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。
(二)根据气温变化,注意保暖增加衣物。
(三)外出戴口罩,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。
(四)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勤洗手。
(五)饮食煮熟煮透,宜清淡而富有营养,均衡搭配,多喝热水,切记不能吃野味。
(六)保持精神内守,勿惊慌,舒心气、畅心神、亦心情,勿燥勿虑静养。
(七)作息规律,保证充分睡眠。顺应气候变化,及时调整衣被和室内温度,注意防寒保暖。若出汗,则热水浴并及时更衣。
六、观测项目
(一)一般体检项目
包括生命体征、人口学、家族史、既往史、合并疾病及治疗史、现用药史与本次治疗相关的症状和体征等。
(二)检测指标
1.一般体检项目:体温、呼吸、心率、血压、体重
2.血、尿常规
3.生化全套
4.CRP、ESR、PC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