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标志着昼夜平分、阴阳平衡,此时自然界阳气渐盛,万物生发,中医养生注重顺应天时,调和阴阳。
一、饮食调养 平衡阴阳
(一)疏肝健脾
春季对应肝脏,肝气易旺,饮食宜“少酸增甘”,酸味收敛不利肝气疏泄,甘味(如山药、红枣、莲子、南瓜)可健脾,防肝郁克脾。
多吃绿叶蔬菜(如菠菜、荠菜、芹菜)清肝火,搭配豆芽、香椿等应季芽菜助升发。
可饮玫瑰花茶(疏肝)、枸杞菊花茶(清肝明目)、 山药小米粥(健脾)。
(二)调和寒热
春分时节寒热交替,饮食需 “寒热均衡”,避免过食生冷(如冰饮)或燥热(如辛辣、油炸)。
体寒者可适当吃姜、葱、韭菜;易上火者可食百合、梨、荸荠等润燥。
二、起居作息 顺应自然
早睡早起 夜卧早起。与日出同步,建议 6-7点起床,晚上 11点前入睡,助阳气升发,避免熬夜耗阴。
防风防寒,保护关键部位。“春捂”重点保护颈部、腰腹、脚踝,避免风寒入侵,可晨起按摩风池穴(枕骨下凹陷处)防感冒。
三、运动养生 升发阳气
适度户外活动。选择散步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温和运动,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(耗气伤阳);多晒太阳(尤其是背部),帮助阳气生发,增强免疫力。
导引调息。晨起可练习“嘘字诀”(呼气时发“嘘”声),疏肝理气;或伸展四肢,模仿树木伸展,疏通经络。
四、情志调摄 畅达肝气
保持平和心态。肝主情志,忌大怒或抑郁,可听轻音乐、练习书法,或郊游踏青,接触自然以疏解压力。
按摩穴位疏肝。按揉太冲穴(足背第一、二跖骨间凹陷处)、膻中穴(两乳连线中点),缓解情绪郁结。
五、防病要点
预防过敏。春季花粉、尘螨增多,过敏体质者外出戴口罩,饮食避免海鲜等发物,可煮乌梅汤(乌梅+甘草)敛肺抗敏。
调和阴阳防旧疾。春分易诱发高血压、胃肠病等,可艾灸足三里(健脾)、三阴交(调肝脾肾),增强体质。
春分养生重在“调和”,饮食寒热平衡,起居顺应阳气,情志舒畅不郁,运动适度,以此达到“阴平阳秘”的健康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