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高县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在重症监护领域再次写下新篇章,成功应用新技术——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,为一名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现了生命的转机,凸显了其在救治重症患者方面的综合实力。
一、患者故事:生死边缘的生命抉择
何女士是一名59岁的职工,在一次意外事故中遭受严重颅脑损伤,导致呼吸道阻塞,生命一度陷入危机。经过紧急抢救,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,但由于颅内高压及意识不清,常规气管插管难以维持长时段稳定供氧,面临着气道管理的巨大挑战。在此关键时刻,高县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,决定采用最新的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,为患者开辟一条全新的“呼吸通道”。
二、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:创新技术,点亮生命希望
传统的气管切开术通常需要较大的切口,伴随较高的感染率与并发症风险,经皮气管切手术创伤小、感染少,手术切口美观。可床旁操作,减少费用。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,仅需在颈部局部麻醉下,通过细小穿刺孔完成气管造瘘,大大降低了手术创面,术中出血不足2ml,术后即可见气体交换顺畅,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得到显著改善。更为重要的是,由于创口极小,极大地减少了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几率,加速了患者的整体恢复进程,缩短了恢复时间。尤其适用于像何女士这样需要快速建立稳定气道,又不宜承受大型手术创伤的重症患者。
三、经皮气切和传统气切的比较
四、气切套装操作流程
(一)患者面朝上平卧,颈肩部下方垫物,使头后仰成过伸位;
(二)确认解剖标志和穿刺点,吸痰(如果必要的话),当气管内有气管插管时,要调整气囊位置到声带上方,以避免损伤气管插管。可以在局部行局麻。建议选用2-3软骨环之间为穿刺点。
(三)在选择的穿刺点切一个1.5-2.0厘米的横切口;
(四)注射器内预先装好水。14号针头&套管经选定点穿刺入内,接好注射器。朝尾端方向插入。前推针头,直至可轻松回抽空气,注射器内可见气泡。移除针头,将套管留于原处;
(五)缓慢向前移动导丝固定器,弄直导丝的J 型末端。
(六)沿导丝置入14FR 初步扩张器。扩张软组织。当感觉到气管壁的阻力时,轻微扭转并前推扩张器,使其穿透气管前壁。确认导丝和扩张器可自由移动后,移除扩张器并将导丝留于原处。
(七)握住扩张器手柄末端,沿导丝和引导管置入单步扩张器,直至其远端末端接近引导管的安全停止线。引导管的近端标志仅在扩张器手柄位置可见。
(八)稳住导丝及引导管,确保其位置不变。置入扩张器并部分抽出,重复这一过程,每次均向前推入扩张器,直到气管扩张至略超出适于气切套管通过的大小。始终沿扩张器的角度置入,移出扩张器,沿导丝导入已经插好置管器的气切套管,拔出置管器,留气切套管于原位。
五、 后续治疗:中西医结合,全程呵护
术后,高县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没有停下脚步,继续采取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策略,给予患者精心护理,包括中医内服药物调节、针灸促醒、康复训练等一系列措施,共同助力患者逐步摆脱气管套管依赖,迈向独立呼吸的新篇章。
此次手术不仅是技术的胜利,更是人文关怀的体现。高县中医医院脑病科通过这次成功的案例,再次证明了在面对重症救治时,敢于探索、不断创新的态度,以及对每一位患者生命的尊重与珍视。它不仅仅是医疗技术的进步,更是对生命科学无尽探索与敬畏之心的最佳诠释。